大会报告人

 

大会报告

 

 

 

 

 

王复明 院士 中山大学

报告题目:地下水工程柔性防水与韧性建造技术

报告人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山大学士木工程学院院长,广东省海洋土木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阳江海上风电)分中心主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河口海岸与岛礁工程团队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水利工程学科组成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基础工程设施安全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渗漏涌水防治和隐蔽病書诊治方面取得系统创新成果,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并获国际非开挖学术研究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汉龙 院士 重庆大学

报告题目:人工岛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安全等方向研究。获国家与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获国家与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国际岩土德赛大奖和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吴宏伟 香港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海上能源开采的挑战:理论和离心机模拟

报告人简介: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副校长,兼任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中电控股可持续发展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讲座教授。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海外院士,以及国际岩土工程协会前任主席(2017-2022)。任《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杂志的主编。曾获2022年国际滑坡联合会Varnes奖章、2017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Telford Premium奖,以及三次(2007年、2012年和2016年)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R.M. Quigley最佳论文奖。 2022年获得著名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2015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庄迎春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报告题目: 钙质砂填海造地及地基处理技术

报告人简介:1978年4月出生于四川,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水利与海洋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建设及科研工作。曾被评为院青年技术带头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历任建筑院院长助理、海河所副所长、舟山分院院长、浙东区域总部总经理等职。完成设计项目100余项,多项工程项目获得省部级奖;参加科研项目10余项,在软土固结、地基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2篇被EI收录,获专利20余项。

 

潘伟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外海人工岛智能化建造技术创新与应用

报告人简介:正高级工程师,全国水运工程建造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全国交通行业科技创新人物,第二届全国优秀建造师,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获得者,现任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近年,主持参与的3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组织研发了外海深水超大沉管安装成套技术及装备为代表的一批行业乃至国际领先技术,自航式浮运安装一体船为代表的核心装备,在深中通道、大连湾海底隧道等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蔡正银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报告题目:珊瑚砂状态相关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

报告人简介: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土工测试专委会主任,《岩土工程学报》常务副主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主编和参编著作4本;作为第一负责人主编国家标准2部,水利部和交通部标准各1部,参编规范10多部。两次被评为中国水利学会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黄茂松 同济大学

报告题目:砂质海床中海上风机基础静动力特性与灾变控制

报告人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系主任、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岩土工程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3篇,参编学术专著1部,其中一篇论文被SCI收录期刊引用30余次;科研成果“饱和土动力学理论与应用”获2003年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由黄茂松等人完成的成果《地铁隧道近距穿越微扰动及智能监测关键技术》获“2021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张晋勋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题目:钙质砂地基航油储罐的变形特性研究

报告人简介:博士,教授级高工,首批“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物,北京首届“高创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北京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现任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长期担任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晋勋负责了天安门广场改建、北京银泰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主持了国家体育场为代表的夏季奥运会工程项目群、国家速滑馆为代表的冬季奥运会工程项目群、首都机场T3航站楼、大兴机场航站楼、国家博物馆、马代国际机场、地铁及新首钢大桥等重大工程技术工作。主持国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在超高层、大型公建、城市轨道及地下空间开发等工程施工领域创新颇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5项。

黄腾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海上风电建造技术和装备的现状与展望

报告人简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中国铁建海洋基础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参编或主编国际标准1部、国家标准1部、地方标准1部、团体标准3部,企业标准1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专利奖1项,省政府科技奖4项,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参建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狮子洋过江通道、南沙大桥等国家级重大工程建设。

岳中琦 香港大学

报告题目:土耳其钙质砂考察和香港硅质砂研究

报告人简介: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等委员会委员。撰写和发表了近400篇科技论文和报告书,其中100多篇SCI论文,获得了两项美国发明专利,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学报、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The Geo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Geoenvironmental Disasters、ISRN Geologyo等期刊编委,曾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大奖、国家(香港)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获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学会(IACMAG)优秀贡献奖、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凌建明 同济大学

报告题目:岛礁机场跑道全寿命性能保障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民航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智能建造学会副主席,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优秀学者、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级学会科学技术奖4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朱鸿鹄 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近海工程光纤监测:进展与趋势

报告人简介:现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与信息技术系教授、博导,大地探测与感知研究院院长,地质工程教研室主任,江苏省大地感知与控灾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3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Engineering Geology》等期刊上发表12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8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3项,先后获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工程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谷德振青年科技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与优青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课题等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重大课题。

王彪 中山大学

报告题目:如何准确预报材料结构的失效?

报告人简介:现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共发表了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杂志论文300余篇并出版了两部专著。已获公开和授权的发明专利20余项。多次入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科技部863研究计划,国防科工委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资助。曾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等荣誉。目前兼任教育部核工程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兼职,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担任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等。

陈国兴 南京工业大学

报告题目:复杂循环加载下饱和珊瑚砂土的统一孔压模型

报告人简介:南京工业大学二级教授(首批)、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系统地发展了场地液化评价方法,开拓性地开展了区域尺度复杂场地非线性地震效应分析,对饱和砂土动力学行为特性的认知做出系统性的原创性贡献,是我国地铁地下结构抗震、近海岩土地震工程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教学名师(首批)、黄文熙-陈宗基岩土力学奖成就奖(首批)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6项。兼任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创建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并兼任主任委员。

高福平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随机波和破碎波诱导的海床瞬态孔压响应

报告人简介:现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担任国际海洋与极地工程学会(ISOPE)技术理事会成员(TPC Member);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第四届冲刷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海洋土工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工程分会”理事。担任国际期刊Ocean Engineering 副主编,《力学与实践》副主编;《海洋工程》、《岩土工程学报》、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ritime Engineering 等期刊编委。

王栋 中国海洋大学

报告题目:深海防沉板基础的全寿命分析方法

报告人简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二层次教授,海底建设与保护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澳大利亚国家级科研基金2项,负责中海油、中石化等单位委托的攻关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负责我国南海第二轮水合物试采的井口吸力锚岩土设计,桩靴穿刺方面的成果保障了国内外10多个井场的自升式平台安全运营。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1/10)、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6)、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等奖项。

刘建坤 中山大学

报告题目:纳米比亚硅藻土特性与微观结构特征

报告人简介:现任职于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发表学术论文233篇,收入SCI Core Collection论文10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973课题、广东省重点基金等。在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学、填料冻融稳定性、特殊土地区路基结构、岩土特殊仪器开发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曾获得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论文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茅以升铁道科技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三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青年奖。

 

 

大会组委会联系方式:

曹鼎峰(18205187501,caodf3@mail.sysu.edu.cn

陈炜昀(13770620150)

胡 正(13702762140)

注册缴费 提交稿件